1月20號,進入二十四節(jié)氣中的最后一個節(jié)氣——大寒,罕見的大寒潮席卷全國大部。在2016云棲大會上海峰會上,國家氣象局宣布與阿里云大數據平臺達成合作,將向公眾開放氣象服務數據。國家氣象局希望此舉能推動和廣大的社會機構,更多的創(chuàng)業(yè)者合作,共同挖掘氣象大數據的深層價值,開拓中國氣象產業(yè)的空間。
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主任、中國天氣網CEO劉漢博介紹說,此次公開的氣象服務數據包括國內縣級以上站點實況,包含溫度、濕度、風、氣壓、降水量、天氣現象6要素;國內縣級以上站點1-5天常規(guī)預報;國內縣級以上站點1-3天精細化天氣預報;國內縣級以上站點預警;國際主要城市站點實況、國際主要城市站點預報:包含溫度、風、降水量、天氣現象。
此外,還包括國內單站雷達拼圖、氣象指數以及算法:旅游指數、交通指數、穿衣指數、洗車指數、感冒指數等。這些數據將直接有效在各行業(yè)進行應用。
人們每天出門應該穿什么衣服?女孩子夏天出門要化什么樣的妝?出門旅游,紫外線強不強?等等。氣象服務已經深入到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。
但氣象數據的價值或許仍然被我們低估了。劉漢博說,在國外有上百類的氣象產品面向各個行業(yè),產生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。而在國內,目前能看到的只有一兩類氣象應用。
“氣象數據可以開發(fā)出很多產品,面向生活的每一個場景開發(fā)應用,讓所有人參與到氣象產業(yè)的發(fā)展中來。隨著氣象服務的社會化,氣象產業(yè)的價值空間非常巨大!斑@位氣象專家說。
氣象數據的價值仍有待公眾進一步挖掘。這些包含著豐富信息的氣象數據很大程度上對經濟和商業(yè)領域是有價值的。就像即將開啟的天氣“速凍模式”,必然會刺激羽絨服和電暖器的銷量。提前獲知了這一信息的商家,可以早早在天貓直營店備足貨品。借助準確的氣象數據,和電商平臺打通,我們可以更準確、更迅速地知道如何安排庫存,也可以提早安排生產,做一個“聰明”的商家。
小編推薦閱讀